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搜索:
首页|基地简介|电子图书|科普动态|科普视频|科普图片|基地建设|保健科普|科普惠农|数字标本|常用链接|联系我们|环境资源|软件视频
科普惠农  
 

地址:洞庭大道西段170号湖南文理学院
联系电话:0736-7186128

 
    数字标本
  您现在位置:[ 首页数字标本 → 正文 ]

虎斑地鸫

来源:
数字标本  加入时间:2018/05/29 20:17:20     点击:

  undefined虎斑地鸫

学名:Zoothera dauma

俗名:虎鸫、顿鸫、虎斑山鸫

鹟科>地鸫属

虎斑地鸫是鸫类中最大的一种,体长可达30cm,翅长超过15cm。上体金橄榄褐色满布黑色鳞片状斑。下体浅棕白色,除颏、喉和腹中部外,亦具黑色鳞状斑。光背地鸫和长尾地鸫外形和羽色与本种很相似,但体型较本种显著为小,上体无暗色斑纹,亦缺少金色,广布于欧洲及印度至中国、东南亚、菲律宾、苏门答腊、爪哇。

生活习性

食性

主要以昆虫和无脊椎动物为食,据在长白山通过成鸟胃的解剖和幼鸟扎颈取食的方法得知,所吃食物主要为鞘翅目、鳞翅目、直翅目等昆虫和昆虫幼虫(幼鸟则主要以鳞翅目幼虫和蚯蚓为食)。此外也吃少量植物果实、种子和嫩叶等植 物性食物。

习性

地栖性,常单独或成对活动,多在林下灌丛中或地上觅食。性胆怯,见人即飞。多贴地面在林下飞行,有时亦飞到附近树上,起飞时常发出‘噶’的一声鸣叫,每次飞不多远即又降落在灌丛中。也能在地上迅速奔跑,多在林下地上落叶层中觅食。

叫声

轻柔而单调的哨音及短促单薄的tzeet声。指名亚种鸣声多变,为缓慢断续的 chirrup…chwee…chueu… weep…chirrol…chup…

迁徙

虎斑地鸫在中国北部繁殖的种群全为夏候鸟,在中国南部繁殖的种群部分为夏候鸟,部分为留鸟 。

生长繁殖

繁殖期5-8月,通常营巢于溪流两岸的混交林和阔叶林内,迁到东北繁殖地时已基本上成对。巢一般多置于距地不高的树干枝杈处,也发现一窝筑在采伐后留下的树桩上,树桩四周生长出来的幼苗成为巢的隐蔽物。巢距地高0.3cm-3m。巢呈碗状或杯状,主要由细树枝、枯草茎、草叶、苔藓、树叶和泥土构成,其中尤以苔藓最多,巢壁糊有少许黄泥,巢内垫有松针、细草茎、细树枝和草根。巢的大小为外径16-19cm×17-20cm,内径11-12cm×11-12cm,高18-23cm,深6-8cm。1年繁殖1窝,每窝产卵4-5枚。卵灰绿色或淡绿色、稀疏的散布有一些褐色斑点,尤以钝端较多。卵的大小据5枚卵的测量为33-36mm×23.5-25.0mm,重8.5-9.5g。孵化期11-12天。雏鸟晚成性,雏鸟孵出时体重仅8g,比卵轻,体长56-58mm,全身除枕部和眼泡后面有几撮白色绒羽外,其余全赤裸无羽。雌雄亲鸟共同育雏,留巢期12-13天。

上一条:虎纹伯劳
下一条:红胁蓝尾鸲

关闭

版权所有: 湖南文理学院 生命与环境资源湖南省优秀科普基地平台 动物疾病学湖南省名师空间课堂

本网站为公益性普及网站,网中部分内容版权仍属原作者,感谢支持!如有异议,请电话修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