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搜索:
首页|基地简介|电子图书|科普动态|科普视频|科普图片|基地建设|保健科普|科普惠农|数字标本|常用链接|联系我们|环境资源|软件视频
科普惠农  
 

地址:洞庭大道西段170号湖南文理学院
联系电话:0736-7186128

 
    数字标本
  您现在位置:[ 首页数字标本 → 正文 ]

红脚隼

来源:
数字标本  加入时间:2018/05/29 20:04:21     点击:

     

红脚隼

学名:Falco vespertinus

又叫西红脚隼、青燕子、青鹰、红腿鹞子

隼形目 > 隼科 > 隼属

成年雄隼拥有一身蓝灰色的羽毛,以及红色的尾羽及鸟脚;雌隼则有灰色的背羽和翅膀、橙色的头部,以及附带黑色条纹的白色面部。红脚隼身长约28到34厘米;翅膀张开则宽约65到75厘米。主要猎物是大型昆虫,偶而会捕食其他小型鸟类或哺乳类。红脚隼非洲的一个亚种提升为了独立鸟种——岩隼。主要可见于东欧与亚洲,其族群由于栖地减少以及狩猎活动而逐渐减少。红脚隼在冬季会迁徙至非洲地区过冬,除此之外,在西欧也可见其踪迹,第一次出现在北美的纪录则于2004年的8月。

中国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生活习性

红脚隼 栖息于低山疏林、林缘、山脚平原和丘陵地区的沼泽、草地、荒野、河流、山谷和农田耕地等开阔地区,特别是有稀疏树木的平原和低山、丘陵等地区较为常见。

通常单独活动,飞翔时两翅快速煽动,间或进行一阵滑翔,也能通过两翅的快速煽动在空中作短暂的停留。多见于有少量树木覆盖的开阔的平原。

主要以蝗虫、蚱蜢、蝼蛄、蠡斯、金龟子、蟋蟀、叩头虫等昆虫为食,也吃小鸟、蜥蜴、石龙子、蛙和鼠类等小型脊推动物,其中害虫占其食物的90%以上,在消灭害虫方面功绩卓著。觅食方式主要通过在空中飞翔搜觅地面食物,发现后则冲下捕食,也在空中追捕猎物。

在中国春季迁到北方繁殖地的时间大多在4月末至5月初,秋季离开繁殖地的时间大多在10月末至11月初。它是迁徙旅程最远的猛禽,单程为13,000-16,000kg。

生长繁殖

繁殖期为5-7月份,通常营巢于疏林中高大乔木树的顶端,有时也侵占喜鹊等其他鸟类的巢,我国古代 《诗经》中有“维鹊有巢,维鸠居之”的诗句,这种“鹊巢鸠占”现象中所指的“鸠”就是红脚隼。

巢近似球形,有顶盖,侧面有两个出口,口径为17mm,巢距地面的高度为6-20m,主要由落叶松、柞树、刺槐等树木的干树枝构成。

每窝产卵4-5枚。卵呈椭圆形,白色,密布红褐色的斑点。卵的大小为37×30mm,卵重为14-19g。孵卵由亲鸟轮流进行,孵化期为22-23天。

上一条:红头长尾山雀
下一条:红腹角雉

关闭

版权所有: 湖南文理学院 生命与环境资源湖南省优秀科普基地平台 动物疾病学湖南省名师空间课堂

本网站为公益性普及网站,网中部分内容版权仍属原作者,感谢支持!如有异议,请电话修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