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搜索:
首页|基地简介|电子图书|科普动态|科普视频|科普图片|基地建设|保健科普|科普惠农|数字标本|常用链接|联系我们|环境资源|软件视频
科普惠农  
 

地址:洞庭大道西段170号湖南文理学院
联系电话:0736-7186128

 
    数字标本
  您现在位置:[ 首页数字标本 → 正文 ]

大鸨

来源:
数字标本  加入时间:2018/05/29 17:18:17     点击:

大鸨

学名:Otis tarda

鹤形目>鸨科

大型地栖鸟类。翅长超过400毫米。嘴短,头长、基部宽大于高。翅大而圆,第3枚初级飞羽最长。无冠羽或皱领,雄鸟在喉部两侧有刚毛状的须状羽,其上身有少量的羽瓣。跗蹠等于翅长的1/4。雄鸟的头、颈及前胸灰色,其余下体栗棕色,密布宽阔的黑色横斑。下体灰白色,颏下有细长向两侧伸出的须状纤羽。雌雄鸟的两翅覆羽均为白色,在翅上形成大的白斑,飞翔时十分明显。

栖息于广阔草原、半荒漠地带及农田草地,通常成群一起活动。十分善于奔跑,大鸨既吃野草,又吃甲虫、蝗虫、毛虫等。广布于欧亚大陆,从欧洲的伊比利亚半岛向东到亚洲的土耳其、蒙古、俄罗斯、中国和朝鲜半岛。是匈牙利的国鸟。

生活习性

大鸨性耐寒、机警,很难靠近,善奔走、不鸣叫,非迁徙时的飞行高度不超过200米。一年中的大部分时间集群活动 ,形成由同性别和同年龄个体组成的群体;在同一社群中,雌群和雄群相隔一定的距离。受惊时头下低、弓背,尾羽向上展开呈扇状,双翅半张开,腕关节向下,嘴里发出“哈哈”的喘气声,其目的是想吓退来犯者,不让来犯者靠近。如果敌害十分强大,就立即起飞,使之难于接近。由于体重较大,平常起飞时需要在地上小跑几步,助跑时头部抬起,嘴向前伸水平位,颈稍弓向前上方倾斜,双翅展开,重心前倾,双脚有节奏地向前大步跨出,随着助跑速度的加快,其煽动双翅的频率也加快,直至双脚离开地面飞起。但在紧急情况时可以直接飞起。飞行时颈、腿伸直,两翅平展,两腿向后伸直于尾羽的下面,翅膀扇动缓慢而有力,飞行高度不算太高,但飞行能力很强,在迁徙的途中常采用翱翔的方式,所以它也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飞行鸟类之一。如果有其他同类进入领地或者争夺配偶时,双方就会发生争斗,先是缓慢地接近,彼此以颈交握,用胸部互相推挤对抗,如有一方退却,另一方便紧随其后,继续驱赶,直至将其赶出领地。如果双方势均力敌,就双双将头低下,靠近地面,双翅半展,肩部放低,肩羽和覆羽耸立,尾羽上翘,并向前立起呈扇状,露出白色羽毛,彼此靠近之后互相啄咬对方的嘴。

大鸨的食物很杂,主要吃植物的嫩叶、嫩芽、嫩草、种子以及昆虫、蚱蠓、蛙等动物性食物,特别是象鼻虫、油菜金花虫、蝗虫等农田害虫,有时也在农田中取食散落在地的谷粒等。幼鸟主要吃昆虫,随年龄增长和季节变化植物性食物逐渐增多。3-4月主要在农田附近活动,取食散落在地上的种子,如大豆、玉米、高粱等,也采食一些野生植物的种子,如苍子等;5-6月主要采食一些豆科、菊科植物的花序和生长点,也取食一些嫩草芽、麦苗和昆虫;7-9月食物中昆虫的比例增大,主要是一些直翅目、鞘翅目和鳞翅目昆虫如蝗虫、金龟子、蜻蜓和一些蛾类幼虫,也有一些小蛙、小虾、小鱼等,还有部分嫩芽;10月份大鸨开始集群,又回到农田附近采食一些谷物和植物种子。

大鸨觅食的时候头后部向上抬起,嘴尖向下,两眼注视地面,不时地转动头部,观察地面的昆虫、其他小动物和植物种子等。吃草时常常先用嘴将草咬住,颈向后缩,再用力抬头,将草拔断,然后吞下。有时伴随着两脚向前用力蹬地,身体向后退,双翅微展或半展。饮水时身体微蹲或用跗跖跪于地面,头部低下,将嘴插入水中,微微张开,然后将头抬起,嘴尖向斜上方,大约呈45度角,同时咽部快速运动,将水咽下,整个过程就像用匙从水中取水一样。

繁殖方式

大鸨每年4月中旬开始繁殖,雄鸟在求偶炫耀时,首先双腿微屈,伸直颈部,嘴水平向前,身体与地面保持平行,尾羽向上抬起,并有向背部折叠的趋势,从而露出白色的尾下覆羽,表示发情。雌鸟也兴奋地蹲下又站起,头颈快速地上下伸缩,表现出与雄鸟共舞的愿望,或者转身逃掉,以引诱雄鸟前来追赶。当雄鸟追上雌鸟后,就倒转腕关节于雌鸟的背上,引导其下蹲,使雌鸟趴在地上,然后雄鸟从侧面跨到雌鸟的背上,将双翅完全展开,以保持身体平衡,并反复用嘴啄扯雌鸟头上的羽毛,使雌鸟在其身下站起,并抬起尾部接受交配。当雄鸟的身体贴近雌鸟,尾部压向雌鸟的尾部时,交配动作完成。雄鸟和雌鸟立即跳开,煽动双翅,抖动身体,各自梳理羽毛。交配完成后雌鸟离开,寻找长有低草和低作物的地面营巢。

巢只是在地面上挖一浅坑,无巢材或把原处的草踩倒用作铺垫。巢的直径为304mm×310mm,巢深41.5mm。巢址选择和营巢全由雌鸟承担。每年产1窝卵,通常在5月上旬至6月产卵,卵若丢失能再补产,每窝2枚,少有3枚或4枚,产卵间隔1-2天,卵光滑、有光泽,呈暗绿色或橄榄色,有浅褐色或深褐色斑点。卵的大小为77.4mm×55.5mm,卵重103.5g。当产下第1枚、第2枚或最后1枚卵后,由雌鸟开始孵卵,孵化期31-32天,卵出壳不同步。雏鸟为早成鸟,出壳不久即可离巢,由雌鸟照顾和喂食,30-35日龄长出飞羽,第1年冬独立生活。大鸨的性比不平衡,雌雄性比约为2.5:1,雌鸟4岁性成熟,雄鸟5岁性成熟。交配体系为多配和混配。多配体系为1雄多雌,雌鸟多为5-7只,雌鸟有社会等级。混配体系为每只雌鸟和1只以上的雄鸟交配,混配体系较为常见。

大鸨繁殖期的各种行为活动具有一定的时间分配,其时间预算存在着性别间的差异,同时随活动空间大小、食物条件以及繁殖阶段的不同而变化,在繁殖前期,大鸨的时间预算以取食、休息、行走、观察为主要行为,雄鸨和雌鸨的这4种行为分别占全部行为的87%和93%;到繁殖后期,雌鸨各种行为的时间和强度发生较大变化。大鸨在取食、休息和炫耀等行为上都存在不同程度的日节律,取食和炫耀出现两次高峰,中午大部分时间大鸨处于静栖休息状态。

上一条:大嘴乌鸦
下一条:苍鹰

关闭

版权所有: 湖南文理学院 生命与环境资源湖南省优秀科普基地平台 动物疾病学湖南省名师空间课堂

本网站为公益性普及网站,网中部分内容版权仍属原作者,感谢支持!如有异议,请电话修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