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搜索:
首页|基地简介|电子图书|科普动态|科普视频|科普图片|基地建设|保健科普|科普惠农|数字标本|常用链接|联系我们|环境资源|软件视频
科普惠农  
 

地址:洞庭大道西段170号湖南文理学院
联系电话:0736-7186128

 
    数字标本
  您现在位置:[ 首页数字标本 → 正文 ]

牛背鹭

来源:
数字标本  加入时间:2018/05/27 17:46:50     点击:


牛背鹭

学名:Bubulcus coromandus

别名黄头鹭、畜鹭、放牛郎

鹈形目>鹭科>牛背鹭属

繁殖羽头、颈、背变黄,与其他白鹭的区别在于颈短、头圆、嘴短厚 。牛背鹭是目前世界上唯一不以食鱼为主而以昆虫为主食的鹭类,其与家畜,尤其是水牛形成了依附关系,在湿地中较干的地方出现,往往跟水牛在一起。常跟随在家畜后捕食被家畜从水草中惊飞的昆虫,也常在牛背上歇息,因而得了个“牛背鹭”的名字。牛背鹭栖息于平原草地、牧场、湖泊、水库、山脚平原和低山水田、池塘、旱田和沼泽地上。常成对或3-5只的小群活动,有时也单独活动或集成数十只的大群。

生活习俗

牛背鹭栖息于平原草地、牧场、湖泊、水库、山脚平原和低山水田、池塘、旱田和沼泽地上。常成对或3-5只的小群活动,有时也单独活动或集成数十只的大群,休息时喜欢站在树梢上,颈缩成“s”形,常伴随牛活动,喜欢站在牛背上或跟随在耕田的牛后面啄食翻耕出来的昆虫和牛背上的寄生虫,性活跃 而温驯,不甚怕人,活动时寂静无声。飞行时头缩到背上,颈 向下突出像一个喉囊,飞行高度较低,通常成直线飞行。

食性

牛背鹭主要以蝗虫、蚂蚱、蜚蠊、蟋蟀、蝼蛄、螽斯、牛蝇、金龟子、地老虎等昆虫为食,也食蜘蛛、黄鳝、蚂蟥和蛙等其他动物食物。主要是水牛等大中型食植动物从草地上引来的昆虫,兼食鱼、蛙等。

迁徙

牛背鹭部分留鸟,部分迁徙。长江以南繁殖的种群多数为留鸟,长江以北多为夏候鸟。每年4月初到4月中旬迁到北方繁殖地,9月末10月初迁离繁殖地到南方越冬地。

生长 繁殖

繁殖期4-7月,常成群营群巢,也常与白鹭和夜鹭在一起营巢。巢由枯枝构成,内垫有少许干草。巢的大小为直径30-50厘米,高12厘米。

每窝产卵4-9枚,多为5-7枚,卵为浅蓝色,光滑无斑,大小为40-50×33-35毫米,平均47×34毫米。

雌雄亲鸟轮流孵卵,孵化期21-24天。

上一条:丘鹬​
下一条:冕雀

关闭

版权所有: 湖南文理学院 生命与环境资源湖南省优秀科普基地平台 动物疾病学湖南省名师空间课堂

本网站为公益性普及网站,网中部分内容版权仍属原作者,感谢支持!如有异议,请电话修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