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搜索:
首页|基地简介|电子图书|科普动态|科普视频|科普图片|基地建设|保健科普|科普惠农|数字标本|常用链接|名师课堂|联系我们|环境资源
科普惠农  
王京仁教授为2019年鼎城区蔡...
我院6名教师遴选为常德市鼎城...
兽医法律法规与职业道德
中草药在养猪生产中的应用书...
全国人大正式通过了2018年养...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公告 第...
 

地址:洞庭大道西段170号湖南文理学院
联系电话:0736-7186128

 
    数字标本
  您现在位置:[ 首页数字标本 → 正文 ]

棘胸蛙

来源:
数字标本  加入时间:2018/04/28 15:21:43     点击:

    undefined

棘胸蛙  

拉丁名:Quasipaa spinosa

又名:石鸡、棘蛙、石鳞、石蛙、石蛤

无尾目>蛙科>蛙属

是中国特有的大型野生蛙。棘胸蛙属水栖型中流水生活型蛙类,并喜穴居生活,主要分布在南方,是南方丘陵山区生长的一种名贵山珍,因其肉质细腻且富含丰富的矿物质元素所以被美食家称为“百蛙之王”。棘胸蛙肉质细嫩洁白,味道甘美,营养丰富,列为宾馆、酒家推荐的山珍名菜,亦是人们难得的珍稀佳肴。且具有滋补强身、清心润肺、健肝胃、补虚损,以及解热毒、治疳疾等功效,故有“山珍”之称。

 

生活习性

棘胸蛙畏光怕声,后肢粗壮,跳跃能力很强,弹跳高度可达1米。傍晚时爬出洞穴,在山溪两岸或山坡的灌木草丛中觅食、嬉戏,异常活跃。但其活动范围不大,多在洞穴周围20—30米,夜深时,返回洞穴。白天一般伏在洞口,或潜伏在草丛、砂砾和石头空隙间,伺机捕捉附近的食物。一旦遇蛇、鼠等敌害或人,迅速退回洞内,或潜入水底。棘胸蛙对气温、水温环境变化非常敏感。在闷热、干躁、气压较低的夜晚,或是暴风雨来临之前,纷纷出洞,向较高的岩石或山坡跳跃,并且伴有低沉而雄壮的鸣叫声。棘胸蛙的活动强弱与其外界环境条件密切相关,水温变化对其影响尤为明显。水温18-28℃活动、摄食正常。水温超过30℃则会出现夏眠,水温超过36℃则活动异常,甚至出现死亡。秋末水温低于15℃,开始冬眠,不动不食,双目紧闭,藏于洞内。以避不良环境。冬眠时,主要靠体内贮存的养分来进行极为微弱的新陈代谢。据观察,一般在霜降后开始冬眠,惊蛰前后水温(在15℃以上)陆续复苏,冬眠期约100多天。冬眠期间,若天气睛暖,水温高于15℃时,也有部分蛙伏在洞口或跳出洞穴活动。冬眠时,棘胸蛙喜栖居于山溪的深水潭内或溪边穴中。

生长繁殖

棘胸蛙雌雄很易从外形上区分:雄蛙个体较大,前肢粗壮,胸部有大黑刺,内掌突有婚垫及大黑刺,有咽侧声

囊孔;雌蛙个体较小,前肢较细,胸部无大黑刺,无婚垫,无咽侧声囊孔,繁殖季节腹部饱满、柔软,其性成熟为2龄。繁殖季节为4-9月,5-7月为繁殖盛期。棘胸蛙为1年多次产卵类型。群体产卵一年分三批,第一批在4月下旬;第二批为5月底至6月初;第三批为7月上旬至8月。其产卵量与个体大小、水温及性腺发育状况而有差异。棘胸蛙的交配一般在晚上进行,交配前,雄蛙发出“呱呱”的求偶声吸引雌蛙。雌蛙听到叫声则在水中徘徊,有时发出“卡”的应和声,寻求拥抱。抱对时,雄蛙骑伏在雌蛙背上,并用其前肢紧抱,精、卵同时产出体外行体外授精。

上一条:金线蛙
下一条:棘腹蛙

关闭

版权所有: 湖南文理学院 生命与环境资源湖南省优秀科普基地平台 动物疾病学湖南省名师空间课堂

本网站为公益性普及网站,网中部分内容版权仍属原作者,感谢支持!如有异议,请电话修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