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搜索:
首页|基地简介|电子图书|科普动态|科普视频|科普图片|基地建设|保健科普|科普惠农|数字标本|常用链接|联系我们|环境资源|软件视频
科普惠农  
2020年7月湖南惠生农业科技集...
猪腹泻病的综合防治技术(202...
中药二维码
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专...
王京仁教授参加猕猴桃种殖与...
母猪助产方法介绍
 

地址:洞庭大道西段170号湖南文理学院
联系电话:0736-7186128

 
    科普惠农
  您现在位置:[ 首页科普惠农 → 正文 ]

猪流行性腹泻防治技术要点

来源:
科普惠农  加入时间:2018/05/29 07:27:46     点击:

猪流行性腹泻(porcine epidemic diarrhea,PED)是由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引起的猪的一种高度接触性肠道传染病,以腹泻、呕吐和脱水为基本特征,各种年龄的猪均易感,尤其对10日龄内仔猪的危害严重,致死率高。

一、 诊断要点

1、 流行病学:本病多流行于冬末春初的寒冷季节。病猪和带毒猪是主要传染源,通过粪便、乳汁、鼻分泌物、呕吐物和呼出的气体排出病毒,污染周围环境、饲料、饮水及用具等,经过消化道和呼吸道传染。猪流行性腹泻病毒可在猪群中持续存在,该病发病急,病程短,各个年龄段的猪均易感染,以哺乳仔猪感染率最高,症状最为严重,病死率也最高。母猪的发病率在15%~90%。

2、 临床症状:主要特征为水样腹泻、呕吐和脱水。年龄越小,症状越重,1周内新生仔猪常于腹泻后2~4天内因脱水而死亡,病死率可达50%~100%。发病猪常呈现体温升高,沉郁和厌食症状。哺乳母猪泌乳停止,呕吐,食欲不振,严重腹泻,极少发生死亡。育肥猪感染后都会发生腹泻,1周后康复,死亡率一般为1%-3%。成年猪症状轻微,重者水样腹泻3~4天可自愈。

3、病理变化:剖检的主要病变为小肠膨胀,充满淡黄色液体,肠壁变薄,个别小肠黏膜有出血点,肠系膜淋巴结水肿,小肠绒毛变短甚至萎缩消失。胃经常是空的,或充满胆汁样的黄色液体。其他实质性器官无明显病变。

4、 实验室诊断:猪流行性腹泻在流行病学和临床表现上与猪传染性胃肠炎十分相似,确诊可采用微量血清中和试验、病毒直接免疫荧光试验和间接斑点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方法。

二、预防措施

1、坚持自繁自养的原则。如需引进种猪时,严格检疫,隔离饲养观察15天以上,确保无病后方可并群饲养。

2、本病应用抗生素治疗无效,只有通过加强猪场的饲养管理,提高饲料营养水平,提高猪群健康水平,增强抗病力。寒冷季节要注意猪舍防寒保暖,保持干燥、清洁卫生和通风,严格执行消毒制度。

3、对繁殖母猪、公猪、后备猪注射猪传染性胃肠炎与流行性腹泻二联灭活疫苗或二联弱毒疫苗,母猪在分娩前5周和2周进行免疫,可使仔猪获得良好的被动免疫,有效防止该病的发生。

三.治疗措施

1、当猪群中有猪只发病时,应立即隔离病猪,以2%的火碱水、10%的漂白粉水或20%的生石灰水对猪舍、环境、用具、运输工具等进行彻底消毒。

2、用康复猪抗凝全血每天注射发病乳猪(10毫升/头),连续3天,有利于降低乳猪死亡率。对同窝未发病的仔猪可作紧急预防,用量减半。

3、为防止继发感染和脱水造成衰竭,对发病猪只静脉注射5%碳酸氢钠+三氮唑核苷(利巴韦林),每公斤体重0。2毫升,每日注射一次。病重者用恩诺沙星注射液,每日2次,连用3天。注射的同时,尽早大量供给口服补液盐饮水。对无饮欲的小猪进行灌服。病猪腹泻停止后口服微生态制剂,调理肠胃功能。

4、采发病后17—18小时的病猪粪便、小肠内容物,添加抗生素抑制其他细菌感染,返饲分娩前3周的怀孕母猪,使其初乳中产生母源抗体,以保护新生仔猪(该方法存在扩散其他病原的危险)。

上一条:仔猪的诱食技巧探讨
下一条:生猪生产节本增效技术指导意见

关闭

版权所有: 湖南文理学院 生命与环境资源湖南省优秀科普基地平台 动物疾病学湖南省名师空间课堂

本网站为公益性普及网站,网中部分内容版权仍属原作者,感谢支持!如有异议,请电话修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