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与资源环境省级科普基地绩效评价报告
一、科普基地亮点
1、结合学院师资优势,开展农业技术推广与培训
每年暑假,科普团队教师参加我院学生的“三下乡”活动,主要以开展大型科普活动为主,连续三年评被高校“三下乡”先进活动单位。 我院从2007年开始积极选派优秀教师,参与三区及省、市特派员工作,学校多次评为省科技特派员试点工作先进单位,3人次评为省市先进特派员。累计为全市8个县近26个乡镇开展科技培训和实用技术讲座,接受技术咨询1万余人次、培训乡镇以上干部与业务骨干分别达2000、3000人次。举行了跟着节气去探究-世界气象日暨清明节研学活动;听我说饮食等系列科普活动。
2、结合学院专业优势,突出产业精准扶贫
利用学院农学、动科、水产养殖、食品加工等专业优势,在学校省扶贫点张家界谢家垭乡龙阳村结合产业发展所需和村民实际,开展精准扶贫项目 稻-渔综合种养、经济植物种植、人工种植、土鸡绿色养殖、油菜高产栽培等技术培训,现场免费发放优质种子和相关技术资料。
3、丰富基地平台内涵,打造科普基地平台
基地建有 生命与环境资源科普基地平台网站 http://smyhj.huas.cn/ ,访问统计: 00065414次。平台开设11个栏目,总容量达72.363G。开辟植物标本图文传播版块、科普指导传播版块、科普惠农传播版块、环境资源传播版块、数码标本传播版块,较好地实现了流动科普与微课、网课等固定远程科普辅等多种现代科普形式的结合,实现了全年365天面向社会开放。
4、创新平台优质科普内容表达方式
拓宽科普信息传播渠道;不断丰富完善内涵,实施了科普资源的数码化;借助校园网、院网、市科技局、市农业局、畜牧水产局、市12396远程教育网等传播渠道,拓宽网络传播化渠道,拓展科学传播领域和空间,推动科普信息在学校、农村等的落地应用,打造湘西北乃至湖南省影响力较高的科普平台,形成了科普平台、高校专家和公众共同参与,协同联动的科普信息生产和分享的新局面;树立精品意识、质量意识,进一步把学校与市场、需求与生产、内容与渠道、知识与产业有效连接起来,实现了科普的倍增效应。
二、组织管理情况
为了推动科普工作的开展,提升科普工作的质量,提高科普工作管理水平,强化管理机制,加强对科普工作的指导和协调,结合我校科普工作中的组织建设、队伍建设、科普设施管理等方面的实际情况,制定了基地管理制度、基地安全制度、基地卫生制度、基地来访人员登记等相应的科普工作制度。
每年年初和年底进行了年度科普工作计划与总结,撰写了工作报告,按时填报湖南文理学院生命与环境资源科普基地科普统计调查表,向上级管理部门及时提交年度工作报告。
三、场地设施与科普活动开展情况
1、现有场地设施情况
基地占地面积2690㎡,场馆面积2240㎡,共有展教仪器设备516(台、件),模型:61套,展板:52个,展柜:34个。植物类和动物类实物标本总价值61774.33元。其中:植物病害类干制类标本220盒,昆虫类干制类标本 93盒;植物病害类和昆虫类浸制标本共660瓶;腊叶标本2000份。动物类剥制标本145份,包括鲎、眼镜王蛇、牦牛、果子狸、小灵猫等。浸制动物标本331份、包括黄斑海蛰、大娃娃鱼、中华绒鳌蟹、蝮蛇、大头平胸龟等。干制标本27份。玻片标本82盒3961份。沅水澧水鱼类标本浸制数169种。骨骼标本50份。环境科普包括天文台、气象园、地质标本室三个部分,地质标本室备有岩石标本、矿物标本、化石标本1000余套 。建有生命与环境资源科普基地平台 http://smyhj.huas.cn/。生命与环境资源科普资源平台开设11个栏目,总容量达72.363G。
2、科普活动开展情况及效果(近两年)
1.动植物识别:2018-2019年约1500人次
2.农业技术推广与培训:每年暑假,科普团队教师参加我院学生的“三下乡”活动,累计为全市8个县近26个乡镇开展科技培训和实用技术讲座,接受技术咨询万余人次,培训乡镇以上干部与业务骨干分别达2000、3000人次。
3.产业扶贫 显成效:王京仁教授、杨品红教授、韩庆教授、王文彬教授、谢鹏博士、李辉博士,等12位科普成员,在学校省扶贫点张家界谢家垭乡龙阳村,结合产业发展所需和村民实际,开展精准扶贫,进行稻-渔综合种养、龙虾稻虾健康养殖、经济植物种植、人工种植大棚、土鸡绿色养殖、油菜高产栽培等技术培训,现场免费发放优质油菜种子320包,培训2000人次。
4.参加省市校科普比赛:2018年中国高校地理科学展示大赛全体参赛队和全院相关教师300余人参会,参加每年的省市科普比赛和科普活动周,获市级三等奖1人,优胜奖5人。
5.建立维护生命与环境资源科普基地平台 http://smyhj.huas.cn/,开设11个栏目,总容量达72.363G。
6. 平台报批:2015年10月日月文化广场与我院天文台一起被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授予“科普教育基地”,2019年湖南文理学院入围全国第六批气象科普教育基地;同时申报湖南省水产学会科普基地-环洞庭湖水生生物资源与养殖科技示范中心。
3、面向社会公众开放情况(近两年)
网络365天 全年对外开放;全年200天免费开放。
四、工作队伍
由管理人员和兼职科普讲解员构成。配备了稳定的兼职科普工作管理人员,形成了学校主管科研副校长、科研院副院长、学院副院长的科普管理队伍。配备了配备有稳定的专(兼)职科普讲解员和生命与环境资源平台制作运行团队。兼职科普教师12名(如李淑红、杨春英、王奕、李文军、王素钦、刘良国、王云、邹万生、邵立业、许建伟、林旭、陈兵、熊建新),其中教授4名,博士6名。建立学生科普兴趣小组、学生科普讲解员。根据需要全校专业教师均可选聘为兼职科普讲解员。
五、经费保障及使用情况(近两年)
有一定经费保障,科普经费列入单位年度预算,保证科普活动正常开展。2018年科普经费为7.28万元),2019年为4.1万元,科普经费含专项经费使用合规。
六、问题和建议
1、政策保障执行操作体系不够完善
尽管各级管理部门制订了一系列管理制度,明确责任分工和条件保障。但到具体操作执行层面上,支持基地与基地网站运行的经费与必要的条件保障显得严重不够,导致基地的开放管理不够先进,现代化程序不高。
2、加强基地平台的立项管理
对每个平台,建议省市科技主管部门每年列支专项,加强建设与管理。
省级科普(含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绩效评价数据表
年度 |
2018年 |
2019年 |
备注 |
是否有年度工作计划 |
有 |
有 |
|
是否提交年度工作报告 |
提交 |
提交 |
|
场地面积(平方米) |
2690 |
2690 |
|
科普设施(台套) |
516 |
577 |
|
科普宣传音像制品(件) |
300 |
414 |
|
奖励(省部级以上) |
2 |
4 |
团队成员获奖 |
开放时间(天) |
365 |
365 |
网络开放 |
优惠或免费开放时间(天) |
200 |
200 |
|
科普工作管理人员 |
4 |
4 |
校、科研院、学院 |
科普工作讲解员 |
12 |
12 |
|
科普经费(万元) |
7.28 |
4.1 |
|
二〇二〇年八月十八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