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中的臭氧含量仅为一亿分之一。但在离地面20-30公里的平流层中,臭氧的含量提高了一千倍,占这一高度的空气总量的十万分之一,被称为地球上空的臭氧层。臭氧层的臭氧含量虽仍极其微量,却具有非常强的吸收紫外线的功能,可以吸收掉太阳光紫外线中对生物有害的部分UV-B。因此,它使得人类和地球上的各种生命能够生存和世代繁衍。
然而20世纪二、三十年代以后,人类合成的一种叫"氯氟烃"(CFC)的物质被广泛使用起来。它们成为了冷冻设备、家用冰箱和空调的制冷剂,成为了塑料工业中各类硬软泡沫塑料的发泡剂,成为了医用、美发、空气清新的气雾剂,还成为了烟草工业的烟丝膨胀剂。
氯氟烃释放到大气中,再上升到高空时,会分解出氯原子。自由的氯原子遇上臭氧分子后,会夺走臭氧分子O3中的一个氧原子,使之变成为普通的氧分子O2。 每一个氯原子可以把上万个臭氧分子变成普通氧分子。其结果是,高空中由臭氧分子组成的臭氧层就被大大损耗了,出现了臭氧层变薄,甚至臭氧空洞的现象。
还有四类化学物质具有与氯氟烃相似的行为,它们的名称和用途分别是:1)哈龙(Halon),用于灭火器具和灭火系统;2)四氯化碳(CTC),是制造氯氟烃的原料,也是干洗店常用的干洗剂;3)三氯乙烷,也称甲基氯仿(TCA),用于金属元件和电子元件的清洗;4)甲基溴(MB),用于农业大棚的熏蒸。这四类物质挥发性强,在高空中也能分解臭氧分子,与氯氟烃一起,它们被统称为"消耗臭氧层物质"(英文叫Ozone Depleting Substances, ODS)。在保护臭氧层的国际公约《蒙特利尔议定书》中,它们被列为"受控物质",并被规定了淘汰期限。
当大气层上空的臭氧层变薄或出现空洞时,地球的陆地和海面接受的太阳紫外线照射强度会明显增加,这对生命有多种直接危害,主要有:
1) 使微生物死亡;
2) 使植物生长受阻,尤其是农作物如棉花、豆类、瓜类和一些蔬菜的生长受到伤害;
3) 使海洋中的浮游生物死亡, 导致以这些浮游生物为食的海洋生相继死亡;
4) 使海洋中的鱼苗死亡,渔业减产;
5) 使动物和人的眼睛失明;
6) 使人和动物免疫力降低;
7) 使人的皮肤色斑增多,皮肤癌发病率增高;
8) 促进地球变暖。因为海洋中的浮游生物大量被紫外线杀死后,大气中大量的二氧化碳就不能被海洋吸收了。
科学家认为:臭氧层每损耗1%,人类的皮肤癌发病率将增加5。5%。在接近南极臭氧空洞的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皮肤癌发病率明显增加。在智利南部的牧场上,已出现因受到过量紫外线的照射而双目失明的羊。
在我国的青藏高原,臭氧层变薄的现象十分明显,那里的白内障发病率明显升高。近年来甚至出现了儿童患白内障的现象。
人类尚未找到对已破坏了的臭氧层进行补救的措施,但全世界正努力限制和停止对消耗臭氧层物质的生产。另一方面,人类正努力开发无害的制冷剂、发泡剂等。任何关心保护臭氧层的普通人都可以通过选择对臭氧层无害的消费品,来参与保护臭氧层行动。
请注意,以下消费品中可能含有消耗臭氧层物质(ODS),选择时要关注成分说明,选择使用"臭氧层友好(Ozone-friendly)"物质的产品:
冰箱、雪柜、空调机、摩丝、空气清新剂、灭火剂、喷雾杀虫剂、清洗剂、漂白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