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斑嘴鸭
学名:Anas poecilorhyncha
别称:谷鸭、黄嘴尖鸭、火燎鸭
雁形目>鸭科>鸭属
属大型鸭类,体型大小和绿头鸭相似,体长50-64厘米,体重1千克左右。雌雄羽色相似。上嘴黑色,先端黄色,脚橙黄色
,脸至上颈侧、眼先、眉纹、颏和喉均为淡黄白色,远处看起来呈白色,与深的体色呈明显反差。通常栖息于淡水湖畔,亦成群活动于江河、湖泊、水库、海湾和沿海滩涂盐场等水域。鸭脚趾间有蹼,但很少潜水,游泳时尾露出水面,善于在水中觅食、戏水和求偶交配。喜欢干净,常在水中和陆地上梳理羽毛精心打扮,睡觉或休息时互相照看。以植物为主食,也吃无脊椎动物和甲壳动物。分布于西伯利亚东南部、蒙古东部、萨哈林岛、中国、朝鲜、日本、中南半岛、缅甸、印度、尼泊尔、孟加拉国、斯里兰卡。栖息环境
主要栖息在内陆各类大小湖泊、水库、江河、水塘、河口、沙洲和沼泽地带,迁徙期间和冬季也出现在沿海和农田地带。
生活习性
每年3月初至3月中旬开始从中国南方越冬地北迁,3月末到达华北东北部,3月末4月初到达东北东部和北部,部分留在当地繁殖,部分继续北迁,迁徙高峰在4月初至4月中旬。秋季9月末10月初开始南迁,10月中下旬大批到达东北地区,11月初至11月末大批到达华北地区,部分留在东北和华北地区越冬,部分继续南迁。亦有部分斑嘴鸭在中国长江中下游、东南沿海和台湾地区终年留居,不迁徙,为留鸟。云南亚种亦不进行迁徙,为留鸟。春季迁徙期间常呈小群飞往繁殖地,而秋季集群较大,常集成数只或上百只的大群,分批陆续向南迁徙。
除繁殖期外,常成群活动,也和其他鸭类混群。善游泳,亦善于行走,但很少潜水。活动
时常成对或分散成小群游泳于水面,休息时多集中在岸边沙滩或水中小岛上。有时将头反于背上,将嘴插于翅下,漂浮于水面休息。清晨和黄昏则成群飞往附近农田、沟渠、水塘和沼泽地上寻食。鸣声宏亮而清脆,很远即可听见。
主要吃植物性食物,常见的主要为水生植物的叶、嫩芽、茎、根和松藻、浮藻等水生藻类、草子和谷物种子。也吃昆虫、软体动物等动物性食物。
生长繁殖
繁殖期5-7月。营巢于湖泊、河流等水域岸边草丛中或芦苇丛中,也营巢于海岸岩石间或水边竹丛中,在山区森林河流岸边岩壁隙缝中亦见有营巢的。巢主要由草茎和草叶构成,产卵开始后亲鸟从自己身上拔下绒羽垫于巢的四周,结构甚为精致。巢的大小为外径250-300mm,内径150-200mm,深7-9mm。每窝产卵8-14枚,通常9-10枚,卵呈乳白色、光滑无斑,大小为56.5(53-60)mm×40.5(38-43)mm,重48(42-54)g。孵卵由雌鸟承担,孵化期24天。雏鸟早成性,孵出后不久即能游泳和跟随亲鸟活动和取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