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长耳鸮
学名:Asio otus
俗名:长耳木兔、有耳麦猫王、虎鵵、彪木兔、长耳猫头鹰、夜猫子、猫头鹰
鸱鸮科>长耳鸮属
中型猛禽,体羽棕黄色,耳羽很长。上体密布黑褐色粗羽干纹和虫蠹状细斑。嘴铅褐色,先端黑色。爪黑色。栖息于山地森林或平原树林中。主要以鼠类和昆虫为食。对于控制鼠害有积极作用,应大力保护。营巢于针叶林中的乌鸦巢穴。夜行性。两翼长而窄,飞行从容,振翼如鸥。长耳鸮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生活习性
长耳鸮喜欢栖息于针叶林、针阔混交林和阔叶林等各种类型的森林中,也出现于林缘疏林、农田防护林和城市公园的林地中。它白天多躲藏在树林中,常垂直地栖息在树干近旁侧枝上或林中空地上草丛中,黄昏和夜晚上才开
始活动。单独或成对活动较多,但迁徙期间和冬季则常结成10—20只,有时甚至多达100只以上的大群
长耳鸮喜栖息在阔叶或针叶乔木的高枝上,而且他们的栖息地往往非常精确地固定,甚至固定到某一树枝,以至于在他们的固定居索的垂直下方遍布他们或拉或吐的排泄物,常常污秽不堪,成为搜寻他们的线索。
所有的鸮形目鸟类均为典型的肉食性鸟类,长耳鸮的食物以各种鼠类为主,还包括小型鸟类,通过分析他们的唾余,人们发现长耳鸮的食谱以黑线姬鼠为主,还包括小麝鼩、小家鼠、褐家鼠等啮齿类,蝙蝠、棕头鸦雀、麻雀、燕雀等小型鸟兽。笔者在分析栖息于北京天坛公园内长耳鸮的唾余时甚至发现了灰喜鹊的残肢,说明长耳鸮有可能捕猎体形较大的鸟类,或有食腐行为。
生长繁殖
它的繁殖期为4—6月,这时特别喜欢鸣叫。因为大多在夜间进行求偶炫耀,所以方式也比较简单,只能做一些近距离的表演,如鞠躬、拍打翅膀,以及互相亲吻,整理羽毛等,有时还鼓动着翅膀,嘴里发出一种奇异的噼啪声,并且轮番地倒换着双脚。营巢于森林之中,通常利用乌鸦、喜鹊或其他猛禽的旧巢,有时也在树洞中营巢。
每窝产卵3—8枚,通常为4—6枚。卵为白色,卵圆形。孵卵过程全部由雌鸟承担,孵化期为27—28天。它的雏鸟是晚成性的,孵出45—50天后离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