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秃鹫
学名:Aegypius monachus
鹰科>秃鹫属
又叫:秃鹰、座山雕、狗头鹫、狗头雕
以食腐肉为生的大型猛禽。成鸟头部裸露。食尸体但也捕捉活猎物。进食尸体时优先于其他鹫类。常与高山兀鹫混群。高空翱翔达几个小时。除了南极洲及海岛之外,差不多分布全球每个地方。
全球性近危,是中国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生活习性
秃鹫主要栖息于低山丘陵和高山荒原与森林中的荒岩草地、山谷溪流和林缘地带,
冬季偶尔也到山脚平原地区的村庄、牧场、草地以及荒漠和半荒漠地区。
多单独活动,有时结3-5只小群,最大群可达10多只。
休息时多站于突出的岩石上,电线杆上或者树顶的枯枝上。不善于鸣叫。
飞翔
飞翔时,两翅伸成一直线,翅很少鼓动,而是可以利用气流长时间翱翔于空中。在猛禽中,秃鹫的飞翔能力是比较弱的,好在它找到了一种节省能量的飞行方式-滑翔。这些大翅膀的鸟儿,在荒山野岭的上空悠闲地漫游着,用它们特有的感觉,捕捉着肉眼看不见的上升暖气流。它们依靠上升暖气流,舒舒服服地继续升高,以便向更远的地方飞去。
腐食性
当秃鹫发现地面上的尸体时,飞至附近取食,食物为大型动物和其他腐烂动物的尸体,被称为“草原上的清洁工”,也捕食一些中小型兽类。
秃鹫吃的大多是哺乳动物的尸体。哺乳动物在平原或草地上休息时,通常都聚集在一起。秃鹫掌握这一规律以后,就特别注意孤零零地躺在地上的动物。一旦发现目标,它便仔细观察对方的动静。如果对方纹丝不动、它就继续在空中盘旋察看。这种观察的时间很长,至少要两天左右。在这段时间里,假如动物仍然一动也不动,它就飞得低一点,从近距离察看对方的腹部是否有起伏,眼睛是否在转动。倘若还是一点动静也没有,秃鹫便开始降落到尸体附近,悄无声息地向对方走去。这时候,它犹豫不决,既迫不及待想动手,又怕上当受骗遭暗算。它张开嘴巴,伸长脖子,展开双翅随时准备起飞。秃鹫又走近了一些,它发出“咕喔”声,见对方毫无反应,就用嘴啄一下尸体,马上又跳了开去。这时,它再一次察看尸体。如果对方仍
然没有动静,秃鹫便放下心来,一下子扑到尸体上狠吞虎咽起来。
有时候,秃鹫飞得很高,未必能发现地面上的动物尸体。其他食尸动物如乌鸦、豺和鬣狗等的活动,就可以为这种猛禽提供目标。如果发现它们正在撕食尸体,秃鹫会降低飞行高度,作进一步的侦察。假如确实发现了食物,它会迅速降落。这时,周围几十千米外的秃鹫也会接踵而来,以每小时100千米以上的速度,冲向这美味佳肴。
秃鹫在争食时,身体的颜色会发生一些有趣的变化。平时它的面部是暗褐色的、脖子是铅蓝色的。当它正在啄食动物尸体的时候,面部和脖子就会出现鲜艳的红色。这是在警告其他秃鹫:赶快跑开,千万不要靠拢。一只身强力壮的秃鹫气势汹汹地跑来争食了,它招架不住,无可奈何地败下阵来,离开了原来的位置,这时,它的面部和脖子马上从红色变成了在白色。胜利者趾高气扬地夺得了食物,它的面部和脖子也变得红艳如火了;失败者开始平静下来了,它逐渐恢复了原来的体色。根据这些体色的变化,人们便可以知道秃鹫体力的强弱了。
生长繁殖
每窝产卵1-2枚,污白色,多少具有深红色条纹和斑点。雌雄均参与孵卵,孵卵期约55天。雄秃鹫每天辛辛苦苦地四处觅食,一回到家里,马上任张开大嘴,把吞下去的食物统统吐出,先给雌鸟吃较大的肉块,然后再耐心地给幼鸟喂碎肉浆。秃鹫的胃口很大,每次都要吃到脖子都被装满为止。因而,雄鸟带回来的食物常被妻子、儿女吃得精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