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搜索:
首页|基地简介|电子图书|科普动态|科普视频|科普图片|基地建设|保健科普|科普惠农|数字标本|常用链接|联系我们|环境资源|软件视频
科普惠农  
 

地址:洞庭大道西段170号湖南文理学院
联系电话:0736-7186128

 
    数字标本
  您现在位置:[ 首页数字标本 → 正文 ]

金腰燕

来源:
数字标本  加入时间:2018/05/30 16:53:54     点击:

 

 

金腰燕

学名Cecropis daurica

燕科>燕属

体长约17厘米,体重18克,寿命15年。喙短而宽扁,基部宽大,呈倒三角形,上喙近先端有一缺刻;口裂极深,嘴须不发达。翅狭长而尖,尾呈叉状,形成“燕尾”,脚短而细弱,趾三前一后。金腰燕体形全长16-18厘米,体重18-21克,寿命15年。上体黑色,具有辉蓝色光泽,腰部栗色,頬部棕色,下体棕白色,而多具有黑色的细纵纹,尾甚长,为深凹形。最显著的标志是有一条栗黄色的腰带,浅栗色的腰与深蓝色的上体成对比,下体白而多具黑色细纹,尾长而叉深。 虹膜褐色;嘴及脚黑色。多见于山间村镇附近的树枝或电线上。最显著的标志是有一条栗黄色的腰带,因此又名赤腰燕。生活习性与家燕相似,不同的是它常停栖在山区海拔较高的地方。有时和家燕混飞在一起,飞行却不如家燕迅速,常常停翔在高空,鸣声较家燕稍响亮。分布于西伯利亚、蒙古、朝鲜、日本、中南半岛、印度、尼泊尔及中国。

生活习性

金腰燕生活习性与家燕相似,栖息于低山及平原的居民点附近,以昆虫为食。生活于山脚坡地、草坪、也围绕树林附近有轮廓的平房、高大建筑物、工厂飞翔、栖在空旷地区的树上以及喜栖在无叶的枝条或枯枝。通常出现于平地至低海拔之空中或电线上。结小群活动,飞行时振翼较缓慢且比其他燕更喜高空翱翔。善飞行,飞行迅速敏捷,主要以昆虫为食,食物种类常见有双翅目、鳞翅目、膜翅目、鞘翅目、同翅目、蜻蜓目等昆虫。

生长繁殖

金腰燕筑巢多在山地村落间,巢多呈长颈瓶状,筑巢精巧,民间自古称之为巧燕。栖息于低山及平原的居民点附近,以昆虫为食。4-9月繁殖,用泥丸混以草茎筑瓶状巢于建筑物隐蔽处,每年可繁殖2次,每窝产卵4-6枚,卵近白色,具黑棕色斑点。卵的大小及重量与家燕相同。通常卵产齐后才孵卵,孵化期约17天,在巢期26-28天。巢址的选择上与家燕有别:家燕主要营巢在屋内,金腰燕主要在屋外墙壁上,且喜选木结构房屋,如在二道白河统计的119对中,营巢在木结构的有116对,砖瓦房仅三对。在此处,还发现巢连着巢的“群居”现象,一木头房上,有26对之多,甚至六对金腰燕把巢堆在一处,宛如蜂窝,是罕见的奇观。

上一条:栗啄木鸟
下一条:家燕

关闭

版权所有: 湖南文理学院 生命与环境资源湖南省优秀科普基地平台 动物疾病学湖南省名师空间课堂

本网站为公益性普及网站,网中部分内容版权仍属原作者,感谢支持!如有异议,请电话修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