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黑卷尾
学名:Dicrurus macrocercus
雀形目>卷尾科
全长约30cm,通体黑色,上体、胸部及尾羽具辉蓝色光泽。尾长为深凹形,最外侧一对尾羽向外上方卷曲。栖息活动于开阔地区,繁殖期有非常强的领域行为,性凶猛,非繁殖期喜结群打斗。主要取食昆虫。平时栖息在山麓或沿溪的树顶上,在开阔地常落在电线上。数量多,常成对或集成小群活动,动作敏捷,边飞边叫。主要从空中捕食飞虫,主要以夜蛾、蝽象、蚂蚁、蝼蛄、蝗虫等害虫为食。分布范围是伊朗至印度、中国、东南亚、爪哇及巴厘岛。
生活习性
平时栖息在山麓或沿溪的树顶上,或在竖立田野间的电线杆上,一见下面有虫时,往往由栖枝直降至地面或其附近处捕取为食,随后复向高处直飞,形成“U”字状的飞行。它还常落在草场上放牧的家畜背上,啄食被家畜惊起的虫类。性喜结群、鸣闹、咬架,是好斗的鸟类,习性凶猛,特别在繁殖期间,如红脚隼、乌鸦、喜鹊等鸟类侵入或临近它的巢附近时,则奋起冲击入

侵者,直至驱出巢区为止。
黑卷尾鸣声噪杂而粗糙,似“chiben-chaben”连续鸣叫,此起彼伏相互呼应,特别在清晨黎明时,故村民给以美称“黎鸡”。
黑卷尾在飞翔中能于空中捕食飞行昆虫,类似家燕敏捷的在空中滑翔翻腾,在南方俗称“黑鱼尾燕”。食物以昆虫为主,如蜻蜓,蝗虫,蜻蜓、胡蜂、金花虫、瓢、蝉、天社蛾幼虫、蝽象等膜翅、鞘翅及鳞翅类的昆虫。
繁殖方式
繁殖在6-7月间。巢以高粱秆、草穗、枯草细纤维、植物纤维、细麻纤维、棉花纤维交织加固而成,织成浅杯状,常置于榆、柳等树巅,细枝梢端的分叉处。6月下旬可看到刚出巢幼鸟停留在巢附近的树上等待亲鸟哺食。雌雄亲鸟均参加孵卵和育雏。黑卷尾巢呈碗状;巢高约70mm,巢深35mm,内径90mm,外径约130mm。卵产3-4枚,卵壳乳白色,上布褐色细斑点,钝端有红褐色粗点斑。卵径约为24mm×19mm。由雌雄亲鸟轮流承担,孵化期16±1天。雏鸟晚成性,刚孵出时雏鸟全身裸露,仅背部和头顶着生有少许绒羽。雌雄亲鸟共同育雏,留巢期20-24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