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冠卷尾
学名:Dicrurus hottentottus
是中型鸟类,体长28-35厘米。通体绒黑色缀蓝绿色金属光泽,额部具发丝状羽冠,外侧尾羽末端向上卷曲。栖息于海拔1500米以下的低山丘陵和山脚沟谷地带,多在常绿阔叶林、次生林或人工松林中活动。单独或成对活动,很少成群。主要在树冠层活动和觅食,树栖性。主要以金龟甲、金花虫、蝗虫、蚱蜢、竹节虫、椿象、瓢虫、蚂蚁、蜂、蛇、蜻蜓、蝉等各种昆虫为食。分布于中国、印度、缅甸、老挝、泰国、越南、中南半岛、菲律宾和印度尼西亚。
生活习性
迁徙
发冠卷尾在中国主要为夏候鸟,每年4月迁来我国繁殖,4月末5月初到达北部繁殖地,9月末10月初开始南迁。在北京地
区首见时间在5月中旬,经过长途旅程,迁徙到达繁殖地区。
习性
单独或成对活动,很少成群。主要在树冠层活动和觅食,树栖性。飞行较其他卷尾快而有力,飞行姿势亦较优雅,常常是先向上飞,在空中作短暂停留后,才快速降落到树上,如发现空中飞行的昆虫,立刻飞去捕食。鸣声单调、尖厉而多变。还常见到成对相互追逐。雄鸟善鸣叫,声音粗厉多变,鸣叫噪杂而喧闹,成对边飞边叫,时而急速向上空飞行,在空中翻腾,尔后快速向低空作“燕式”滑翔。
食性
主要以金龟甲、金花虫、蝗虫、蚱蜢、竹节虫、椿象、瓢虫、蚂蚁、蜂、蛇、蜻蜓、蝉等各种昆虫为食,偶尔也吃少量植物果实、种子、叶芽等植物性食物。
繁殖方式
繁殖期5-7月。迁到繁殖地时多数已成对,到达后不久即开始占区和出现雌雄间的追逐行为。雄鸟在此时甚活跃和善鸣叫,有时站在巢区中树顶枝上鸣叫,有时边
飞边叫,鸣声粗犷而嘈杂。飞行时从栖木急速向上升入空中,而后急速翻身向下滑翔,或在空中作短暂停留,再快速滑翔向下落到原来栖木上。
5月中下旬开始筑巢,由雌雄亲鸟共同承担,通常营巢于高大乔木顶端枝权上,距地高3-10m,巢呈浅杯状或盘状,主要由枯草茎、枯草叶、须根、树叶、细枝、松针、植物纤维、兽毛等材料构成,多数无任何内垫,少数垫有少许羽毛和兽毛。巢的大小为外径14-16cm×16-18cm,内径9-10cm×10-12cm,深5.57(5.0-6.5)cm,高8.36(7.0-10.0)cm。领域性甚强,其领域大小随环境而变化。在北京西山的观察,在海拔700-1000m处的低山山脚地带,巢间距在1km以上;在海拔1500米山坡上的杨树幼林林缘地区,巢间距仅300米。对进入巢区的同种或有威胁性的其他鸟类,如乌鸦、喜鹊、红隼等,则急起驱赶,直到逐出巢区一定距离后才返回。
每窝产卵3-4枚,偶尔多至5枚,1年繁殖1窝,1天产卵1枚,卵多在每天清晨产出。卵的形状有长卵圆形和尖卵圆形,纯白色、乳白色或淡粉白色,被有橙色、赭红色、淡紫灰色、灰褐色或淡红色等不同颜色的斑点,尤以钝端较密集。卵的大小为25-34.5mm×19.8-23mm,重6-8g。卵产齐后即开始孵卵,由雌雄亲鸟轮流承担,孵化期16±1天。雏鸟晚成性,刚孵出时雏鸟全身裸露,仅背部和头顶着生有少许绒羽。雌雄亲鸟共同育雏,留巢期20-24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