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搜索:
首页|基地简介|电子图书|科普动态|科普视频|科普图片|基地建设|保健科普|科普惠农|数字标本|常用链接|联系我们|环境资源|软件视频
科普惠农  
 

地址:洞庭大道西段170号湖南文理学院
联系电话:0736-7186128

 
    数字标本
  您现在位置:[ 首页数字标本 → 正文 ]

斑鸫

来源:
数字标本  加入时间:2018/05/27 19:48:41     点击:

斑鸫

学名:Turdus naumanni

中型鸟类,体长20-24cm。有2亚种,其羽色变化较大,其中北方亚种体色较暗,上体从头至尾暗橄榄褐色杂有黑色;下体白色,喉、颈侧、两胁和胸具黑色斑点,有时在胸部密集成横带;两翅和尾黑褐色,翅上覆羽和内侧飞羽具宽的棕色羽缘;眉纹白色,翅下覆羽和腋羽辉棕色。指名亚种体色较淡,上体灰褐色,眉纹淡棕红色,腰和尾上覆羽有时具栗斑或为棕红色,翅黑色,外翈羽缘棕白或棕红色,尾基部和外侧尾棕红;颏、喉、胸和两胁栗色,具白色羽缘,喉侧具黑色斑点。栖息于西伯利亚泰加林、桦树林、白杨林、杉木林等各种类型森林和林缘灌丛地带。除繁殖期成对活动外,其他季节多成群,特别是迁徙季节,常集成数十只上百只的大群。主要以昆虫为食。

公布于西伯利亚地区,从叶尼塞河流域往东到堪察加半岛,越冬于朝鲜、日本、蒙古,偶见于印度北部和巴基斯坦。

生活习性

迁徙: 春季迁来时间最早在3月末,4月初至4月中旬进入迁徙高峰,最晚在4月末5月初,5月初以后一 般难于见到该鸟。

习性: 除繁殖期成对活动外,其他季节多成群,特别是迁徙季节,常集成数十只上百只的大群。性活跃,活动时常伴随着‘叽-叽-叽’的尖细叫声,很远即能听见

。一般在地上活动和觅食,边跳跃觅食边鸣叫。群的结合较松散,个体间常保持一定距离,彼此朝一定方向协同前进。性大胆,不怯人。

食性: 主要以昆虫为食。所吃食物主要有鳞翅目幼虫、尺蠖蛾科幼虫、蝽科幼虫、蝗虫、金龟子、甲虫、步行虫等双翅目、鞘翅目、直翅目昆虫和幼虫。

繁殖方式

斑鸫繁殖于西伯利亚泰加林、桦木林、白杨林和林缘灌丛地带。繁殖期5-8月。通常营巢于树干水平枝杈上,也在树桩或地上营巢,偶尔在悬崖边营巢。巢呈杯状,主要由细树枝、枯草茎、草叶、苔藓等构成,内壁糊有泥土。巢的大小为直径12-14cm。每窝产卵4-7枚,多为5-6枚。卵淡蓝绿色、被有褐色斑点,卵的大小为24.1-30.6mm×19-21.1mm,平均21.75mm×19.85mm。

上一条:斑啄木鸟
下一条:白腰雨燕

关闭

版权所有: 湖南文理学院 生命与环境资源湖南省优秀科普基地平台 动物疾病学湖南省名师空间课堂

本网站为公益性普及网站,网中部分内容版权仍属原作者,感谢支持!如有异议,请电话修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