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棕背伯劳
学名:Lanius schach
别名:大红背伯劳
雀形目>伯劳科>伯劳属
属于中型鸣禽,是伯劳中体型较大者,体长23-28厘米。喙粗壮而侧扁,先端具利钩和齿突,嘴须发达;翅短圆;尾长,圆形或楔形;跗跖强健,趾具钩爪。头大,背棕红色。尾长、黑色,外侧尾羽皮黄褐色。两翅黑色具白色翼斑,额、头顶至后颈黑色或灰色、具黑色贯眼纹。下体颏、喉白色,其余下体棕白色。
生活习性
留鸟,除繁殖期成对活动外,多单独活动。常见在林旁、农田、果园、河谷、路旁和林缘地带的乔木树上与灌丛中活动,有时也见在田间和路边的电线上东张西望,一旦发现猎物,立刻飞去追捕,然后返
回原处吞吃。性凶猛,不仅善于捕食昆虫,也能捕杀小鸟、蛙和啮齿类。领域性甚强,特别是繁殖期间,常常保卫自己的领域而驱赶入侵者,当见人或情绪激动时,尾常向两边不停地摆动。
生长繁殖
繁殖期4-7月,在中国海南岛等亚热带地区稍早些,多在3月份即已开始繁殖,4月末已见离巢幼鸟,在四川多在4月开始繁殖。4月初雄鸟开始占领巢域,每天一早即站在巢域中树的顶枝上鸣叫,对进入领域内的同种雄鸟加以驱赶,领域性甚强。4月中下旬开始成对和营巢。置巢于树上或高的灌木上,距地高
1-8m。巢呈碗状或杯状。营巢材料通常就地取材,主要由细枝、枯草茎、枯草叶、树叶、竹叶以及其他植物纤维构成,内垫棕丝和细软的草茎、须根。巢的大小为外径15-16cm,内径6-10cm,高10-11cm,深4-6cm。雌雄鸟共同参与营巢活动。每窝产卵3-6枚,通常4-5枚。卵的颜色变化较大,有淡青色、乳白色、粉红色或淡绿灰色,被有大小不一的褐色或红褐色斑点。卵的大小23(22.4-23.7)× 29.3(27.2-30.5)mm,重7.3(6.5-8.1)g。雌鸟孵卵,孵化期12-14天,也有报告达21天的,雄鸟在雌鸟孵卵期间承担警戒任务和觅食喂雌鸟。雏鸟晚成性,雌雄双亲共同育雏,并竭力保护它们的觅食领域。留巢期13-14天,幼鸟离巢后的最初几天,亲鸟仍给以喂食,并一直在领域内活动达1-2个月离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