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搜索:
首页|基地简介|电子图书|科普动态|科普视频|科普图片|基地建设|保健科普|科普惠农|数字标本|常用链接|联系我们|环境资源|软件视频
科普惠农  
 

地址:洞庭大道西段170号湖南文理学院
联系电话:0736-7186128

 
    数字标本
  您现在位置:[ 首页数字标本 → 正文 ]

绿翅鸭

来源:
数字标本  加入时间:2018/05/27 13:24:08     点击:


绿翅鸭

学名:Anas crecca

别名:小凫、小水鸭、小麻鸭、巴鸭、八鸭、小蚬鸭

雁形目>鸭科>鸭属

嘴脚均为黑色。雄鸟头至颈部深栗色,头顶两侧从眼开始有一条宽阔的绿色带斑一直延伸至颈侧,尾下覆羽黑色,两侧各有一黄色三角形斑,在水中游泳时,极为醒目。飞翔时,雌雄鸭翅上具有金属光泽的翠绿色翼镜和翼镜前后缘的白边,亦非常醒目。跗鳞盾片状;雄体气管有不对称的膨大部;两者鸣声不同,通常羽衣及行为亦异;配偶关系及家庭生活维持时间短;一年换羽2次;雄体常换“蚀羽”及鲜艳的婚羽各1次;幼雏的绒羽有明显花纹;雌体有“逗引”表演。广泛分布于美洲、欧洲、亚洲和非洲等地。

生活习性

每年3月初开始从中国南方越冬地北迁,3月中下旬到4月中旬大量出现在中国东北和华北地区,迁徙时常成40-50只、甚至上百只的大群。飞行疾速,排成一条线或 ‘V’字形,两翅鼓动甚快,发出‘呼呼’的鼓翼声。秋季迁徙开始于9月上、中旬,9月中下旬到达长江流域,10月初到达广东沿海一带。迁徙高峰期在9月末至10月末,少数个体留在东北和华北地区越冬。

喜集群,特别是迁徙季节和冬季,常集成数百甚至上千只的大群活动。飞行疾速、敏捷有力,两翼鼓动快而且声响很大,头向前伸直,常成直线或‘V’,字队形。在水面起飞甚为灵巧,有时冲天直上,有时扇动两翅在水面掠过一段距离后才从水中升起。游泳亦很好,但在陆地上行走时显得有些笨拙。

绿翅鸭食性

冬季主要以植物性食物为主,特别是水生植物种子和嫩叶,有时也到附近农田觅食收获后散落在地上的谷粒。其他季节除吃植物性食物外,也吃螺、甲壳类、软体动物、水生昆虫和其他小型无脊椎动物。觅食主要在水边浅水处。多在清晨和黄昏有时晚上和白天亦觅食。每日觅食时间较长。休息多在水边地上或沙洲和湖中小岛上。

生长繁殖

繁殖于整个古北界,在南方越冬。 1龄时性成熟,但 不都能参与繁殖,有的到第2龄时才开始繁殖。对的形成多数在冬季越冬期间,也有少数在春季迁徙路上才形成对。到达繁殖地后不久即开始营巢。繁殖期5-7月。营巢于湖泊、河流等水域岸边或附近草丛和灌木丛中地上。巢极为隐蔽,用芦苇、灯芯草(Juncus eppusus)和羽毛筑成简陋的巢,通常为一凹坑,内垫有少许干草,四周围以绒羽。每窝产卵8-11枚,卵白色或淡黄白色,大小为41-49mm×30-35mm,重25-30g。雌鸟孵卵,雄鸟在孵卵开始即离开雌鸟到安静地区换羽,孵化期21-23天。雏鸟早成性,孵出后不久即能行走和游泳,在雌鸟带领下经过30多天即能飞翔。

上一条:绿头鸭
下一条:栗头蜂虎

关闭

版权所有: 湖南文理学院 生命与环境资源湖南省优秀科普基地平台 动物疾病学湖南省名师空间课堂

本网站为公益性普及网站,网中部分内容版权仍属原作者,感谢支持!如有异议,请电话修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