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搜索:
首页|基地简介|电子图书|科普动态|科普视频|科普图片|基地建设|保健科普|科普惠农|数字标本|常用链接|名师课堂|联系我们|环境资源
科普惠农  
王京仁教授为2019年鼎城区蔡...
我院6名教师遴选为常德市鼎城...
兽医法律法规与职业道德
中草药在养猪生产中的应用书...
全国人大正式通过了2018年养...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公告 第...
 

地址:洞庭大道西段170号湖南文理学院
联系电话:0736-7186128

 
    数字标本
  您现在位置:[ 首页数字标本 → 正文 ]

叉尾太阳鸟

来源:
数字标本  加入时间:2018/05/24 20:07:56     点击:

     

叉尾太阳鸟

学名:Aethopyga christinae

别称燕尾太阳鸟

雀形目>太阳鸟科

一种体型非常小而纤弱的鸟,体长约9厘米,雄鸟头颈及尾上金属绿色,两根中央尾羽特别长,具赭红色的喉斑,上体橄榄色或近黑色,余部污橄榄白色;雌鸟较小,上体橄榄色,下体浅绿黄色;它们的嘴细长下弯,舌呈管状,专门用来吮吸花蜜,因此又被称为“亚洲蜂鸟”。

常见分布于中国南方,范围包括海南岛,也及越南。在开花的矮树木丛生活,且能悬飞在枝头食蜜。

在1982年曾被认为是中国最小的鸟;2000年被列入中国《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叉尾太阳鸟食性与其它太阳鸟相似,以花蜜为主食,兼捕食飞虫和树丛中昆虫和蜘蛛等;野生状态下常扇动双翅悬垂于花朵上空,以微呈弯曲的嘴和管状的长舌吸食花蜜;也吃种子等食物。

生活习性

鸣声

叉尾太阳鸟鸣声婉转动听,常间歇发出悦耳而富旋律的鸣声,有如金属铿锵之音;在育雏期的雄鸟发出如pe-et,pe-et之声,逐音升高,随发出急促的pit-pit声。鸣声细而尖,具有容易识别的特色。通常“twisk”的叫时,是以单个或多至五次重复的形式。

行为

叉尾太阳鸟性情活跃不畏人,行动敏捷,总是不停地在枝梢间跳跃飞行;多常单独活动,有时成对,或亦有结二十只左右的小群。

生长繁殖

太阳鸟科的雄性在繁殖季节比平时更加好斗。

在繁殖季节,雄性鸟雀为了吸引雌性羽色会更加鲜艳。叉尾太阳鸟每年3-5月间繁殖,由雌鸟 (据1984年广西观察)在热带常绿阔叶林山地海拔490米的竹-阔叶林缘的藤本灌木丛上营巢 ,巢呈长梨状,约高11.6厘米,宽6.3厘米,用草茎、苔藓、枯树叶和木棉絮等野生植物纤维及毛、羽为材料编织构成,系于悬垂的横枝下面,里层敷以地衣、软细的木棉絮和细的草根等材料 。

知识小百科

你见过叉尾太阳鸟雏鸟孵化阶段吗?

(据1984年广西观察)发现该巢后三天见初卵 ,每窝产卵计2-4枚 ;仅由雌鸟孵卵,雄鸟偶尔伴随雌鸟归至巢房 ,孵化期13-17天,破壳出雏当天亲鸟即寻食喂雏,由雌鸟单独承担育雏,三日龄全天喂食38次,九日龄全天喂食81次;12日龄离巢时,一小时喂食5次,巢空后雌鸟仍叼食回巢数次,不见雏时才退出巢。整个离巢过程中未见雄鸟参与什么活动;次日下午见雌鸟在距巢约十米的竹、灌木上喂幼鸟 。叉尾太阳鸟卵渲染绿色或灰色,而具有红褐色、紫或微黑色暗斑 ,卵重均为1克,大小几相等,量度(4枚)平均约为13.67×10.3毫米;雏鸟刚出壳时通体肉红色,光裸无毛,嘴峰、卵齿肉色,嘴角白,微沾肉色,鼻孔盖突起于上嘴嵴中两侧,腹部大如球状,头颈常向腹部弯曲,体重为0.7-0.9克,轻于卵重,体长为23毫米左右。雏期15-16天。

上一条:大拟啄木鸟
下一条:斑鱼狗

关闭

版权所有: 湖南文理学院 生命与环境资源湖南省优秀科普基地平台 动物疾病学湖南省名师空间课堂

本网站为公益性普及网站,网中部分内容版权仍属原作者,感谢支持!如有异议,请电话修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