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搜索:
首页|基地简介|电子图书|科普动态|科普视频|科普图片|基地建设|保健科普|科普惠农|数字标本|常用链接|名师课堂|联系我们|环境资源
科普惠农  
王京仁教授为2019年鼎城区蔡...
我院6名教师遴选为常德市鼎城...
兽医法律法规与职业道德
中草药在养猪生产中的应用书...
全国人大正式通过了2018年养...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公告 第...
 

地址:洞庭大道西段170号湖南文理学院
联系电话:0736-7186128

 
    数字标本
  您现在位置:[ 首页数字标本 → 正文 ]

褐家鼠

来源:
数字标本  加入时间:2018/04/27 10:50:40     点击:

褐家鼠 undefined

学名:Rattus norvegicus

别名:褐鼠、大家鼠、白尾吊、粪鼠、沟鼠

为一种中小型啮齿动物,雄性体重133g左右,体长133-238mm,雌性体重106g左右,体长127-188mm,尾长明显短于体长,尾毛稀疏。分布于全世界各地,凡是有人居住的地方,都有该鼠的存在,主要栖居于人的住房和各类建筑物中。

褐家鼠是广大农村和城镇的危害较大的害鼠之一,数量多,危害大。

栖息环境

褐家鼠栖息地非常广泛,在河边草地、灌丛、庄稼地、荒草地以及林缘池边都有,但大多数在居民区,主要栖居于人的住房和各类建筑物中,特别是在牲畜圈棚、仓库、食堂、屠宰场等处数量最多。

生活习性

活动

褐家鼠是一种家族性群居鼠类,可以几个世代同在一个洞系居住,但雄性之间时常进行咬斗。褐家鼠属昼夜活动型,以夜间活动为主。在不同季节,褐家鼠一天内的活动高峰相近,即16-20时与黎明前。褐家鼠行动敏捷,嗅觉与触觉都很灵敏,但视力差。记忆力强,警惕性高,多沿墙根、壁角行走,行动小心谨慎,对环境改变十分敏感,遇见异物即起疑心,遇到干扰立即隐蔽。褐家鼠在一年中活动受气候和食物的影响,一般在春、秋季出洞较频繁,盛夏和严冬相对偏少,但无冬眠现象。

褐家鼠活动能力强,善攀爬、弹跳、游泳及潜水。主要靠嗅觉、味觉、

听觉和触觉来进行活动;能平地跳高1m,跳远1.2m,能沿砖墙和其他粗面墙壁爬上建筑物顶;能钻过大于1.25cm见方的开孔,能迅速通过水平粗绳、管子、电缆等,能在直立的木头、管子和电缆上爬上爬下;善于游水和潜水,能游过0.8km的开阔水面;警觉性很高,对新出现的食物或物体常不轻易触动。但一经习惯之后,即丧失警惕性。

褐家鼠啃咬能力极强,可咬坏铅板、铝板、塑料、橡胶、质量差的混凝土、沥青等建筑材料,对木质门窗、家具及电线、电缆等极易咬破损坏。但对钢铁制品及坚实混凝土建筑物都无能为力。该鼠门齿锋利如凿,咬肌发达。适应性很强,可在-20℃左右的冷库中繁殖后代,也能在40℃以上热带生活,甚至还能爬上火车、轮船、飞机旅行。据报道,在原子弹靶场——太平洋恩格比岛上经实弹射击之后,仍发现有该鼠存活

食性

褐家鼠为杂食性动物。食谱广而杂,几乎所有的食物,以及饲料、工业用油乃至某些润滑油,甚至垃圾、粪便、蜡烛、肥皂等都可作为它的食物。但它对食物有选择性、嗜食含脂肪和含水量充足的食物,其选择食物随栖息场所不同而异。在居民区室内,喜吃肉类、蔬菜、水果、糕点、糖类等,还咬食雏禽、幼畜等;在野外,以作物种子、果实为食,如玉米、小麦、水稻、豆荚、甘薯、瓜类、葵花籽等,也食植物绿色部分和草籽,常以动物性食物为主要食料,捕食小鱼、虾、蟹、大型昆虫、蛙类等,甚至捕食小鸡、小鸭等家禽

褐家鼠栖息场所广泛,为家、野两栖鼠种。以室内为主,占80.3%,室外和近村农田分别为14.3%和5.4%。室内主要在屋角、墙根、厨房、仓库、下水道、垃圾堆等杂乱无章的隐蔽处营穴。室外则在柴草垛、乱石堆、墙根、阴沟边、田埂、坟头等处打洞穴居。其洞穴分布为:墙根占67.7%,阴沟占8%,柴草垛占7.1%,田埂占5.4%,其他占11.7%。 褐家鼠有群居习性,在族群里有明显等级制度,级别高的强健雄鼠常把弱者赶出洞穴,独占几只雌鼠,占领多个洞穴。

生长繁殖

褐家鼠繁殖力很强,只要环境和气候适宜,食物丰盛,一年四季均可繁殖。春秋两季为繁殖高峰期。一般在酷热的夏季及严冬腊月停止繁殖。一年生6-10胎,每胎4-10仔,最高可达17仔。母鼠产后即可受孕,怀孕期20-22天。初生仔鼠生长快,一周内长毛,9-14天开眼,3个月性成熟即可交配生殖,并可保持1-2年的生殖势能。寿命可达3年,平均1.5-2年。

知识小百科-你知道褐家鼠是如何扩散的吗?

基于部分历史记载及文献,认为褐家鼠在14-16世纪左右从中国传入欧洲西南地区,在大概两个世纪后的18世纪在欧洲大范围扩散。然而,一项基于线粒体DNA的研究提示,中国南方可能是褐家鼠的一个起源地。此外,目前为止,我国发现有15个地点出土了褐家鼠化石,最早的褐家鼠化石发现于广西崇左巨猿大洞,时间约为1.2-1.6个百万年前。而直到中更新世末期时,褐家鼠才开始扩散到中国北方,在距今约14万年的周口店发现有褐家鼠化石。从而使我们推测褐家鼠有从东亚南部地区随人类活动而扩散到世界各地的可能性。关于褐家鼠的起源及扩散问题,学术界目前仍存在争议。中科院昆明动物所张亚平课题组,利用来自全球16个国家110个褐家鼠样本的全基因组数据,揭示了褐家鼠的东亚南部起源,并描绘了其从起源地往东亚北部以及欧洲/非洲/中东的两条主要扩散路线。对其群体历史进行的推断显示:褐家鼠在大约173,000年前从东亚南部迁往东亚北部;在大约3,100年前,由东亚南部往中东迁徙,紧接着在大约2,000年前往非洲迁徙,约1,800年前迁往欧洲。这推翻了人们之前认为褐家鼠起源于东亚北部的这一假说。同时,意外地发现,在褐家鼠的迁徙过程中,很多与免疫系统相关的基因发生了快速进化,可能暗示不同地理区域的褐家鼠对病原体的易感性有差异,然而这只是分子上的证据,是否真是如此,还需要更多的实验对该结论进行验证,才能更准确地解析这一现象。

 

 

上一条:黄喉貂
下一条:果子狸

关闭

版权所有: 湖南文理学院 生命与环境资源湖南省优秀科普基地平台 动物疾病学湖南省名师空间课堂

本网站为公益性普及网站,网中部分内容版权仍属原作者,感谢支持!如有异议,请电话修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