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斑侧褶蛙
又名:田鸡、青鸡、青蛙、青头蛤蟆
无尾目>蛙科>侧褶蛙属。
背绿或后端棕包,有许多黑斑;背侧褶较宽,背侧褶问有4-6行短肤褶。雄性有一对颈侧外声囊。
分布于除新疆、西藏、云南、台湾、海南省外,广泛分布于各省。广泛生活于平原或丘陵的水田、池塘、湖沼区及海拔2 200 m以下的山地。白天隐蔽于草丛和泥窝内,黄昏和夜间活动;跳跃力强,一次跳跃可达1 m以上。捕食昆虫纲、腹足纲、蛛形纲等小动物。
生活习性
该蛙是我国最习见的蛙类之一,分布广、数量多,从沿海平原至海拔2000米左右的山区部有它们的踪迹。主要硒息在稻田、池塘、水渠和小河附近。白天隐匿在农作物、草丛或水生植物之间,夜问甚为活跃,昼夜均能觅食,但以夜间为主。春季期间,当温度在100度以上时,该蛙从冬眠中苏醒。出蛰时间各地区随当地气温而异,一般在3月下旬出蛰者居多,在成都附近于3月中旬可闻其鸣声。夏秋为该蛙活动盛期。每年10月下旬,当气温下降到15度左右时,该蛙逐渐停止摄食、多选择土质松软而向阳的河塘、田梗、水渠岸边用后肢掘土将身体埋于泥土内冬眠,也有在河底的烂泥中或田间杂物堆底下越冬的情况。在坭土内的潜伏深度一般为10一15厘米,深者可达19厘米,越冬期5个月左右。出蛰后即开始繁殖,产卵季节因地而异,这由于各地温差所致。四川省的黑斑侧褶蛙多在3月下旬出蛰,即开始产卵,4月是产卵高峰。在华北地区(如太原)主要在5月上甸;东北地区(哈尔滨)主要在5月中下旬产卵。
生长繁殖
成蛙在10-11月进入松软的土中或枯枝落叶下冬眠,翌年3-5月出蛰。繁殖季节在3月下旬至4月,雄蛙前肢抱握在雌蛙腋胸部位,黎明前后产卵于稻田、池塘浅水处,卵群团状,每团3 000-5 500粒。卵和蝌蚪在静水中发育生长,幼体变态后登陆营陆栖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