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鼢鼠
学名:Myospalax fontanieri
别名:瞎老鼠、地老鼠、原鼢鼠。
仓鼠科>鼢鼠亚科>鼢鼠属>中华鼢鼠
中华鼢鼠体型与东北鼢鼠相似,但前足及前指爪较细短。头宽扁,鼻端平钝,背部带有明显的锈红色,毛基灰褐色。中华鼢鼠终年营地下生活,不冬眠,昼夜活动,以植物地下茎和块根等为食,喜栖于土层深厚、土质松软的荒山缓坡、阶地及乔木林下缘的疏林灌丛、草原地、高山灌丛,一年繁殖1-2次,每胎1-5只,分布于中国、俄罗斯、蒙古等地
栖息环境
中华鼢鼠种群分布广泛,但对不同生境样区的调查,发现不同生境,鼢鼠土丘密度各有差异,多者在5000个左右,少者在200个以下甚至于零,即使在同一生境,不同的地段,鼢鼠栖息密度也相差悬殊,土丘数量之差可达几倍或几十倍之多。例如,在中国甘南州各牧场都有分布,但仅比较集中在尕海。
生活习性
中华鼢鼠终年营地下生活,喜欢在地下挖掘成长而复杂的隧洞,在洞里居住和取食,很少到地面上来。它们掘洞掘得很快,善于用强大的前脚挖土,圆时用宽阔平扁的头将土压紧或将挖下的泥土推出洞外。在地面上形成一个个直径30cm,高约15-16厘米的小土丘,这是中华鼢鼠居住地的一种标志,可以根据这些小土丘来判断中华鼢鼠的所在。 中华鼢鼠的洞道相当复杂,就其洞道而言,有一条与地 面平行、距地面8-15cm、洞径为7-10cm的主干道,沿主道两侧挖掘多条觅食洞道。比主干道更深一层的洞道称为常洞,一般距地面约20cm,是中华鼢鼠进行取食等活动的通道。洞道比较宽大,内有临时仓库。在常洞的下方,一般由1-2条向下直伸或斜伸的通道称为朝天洞,是来往与“老窝”的道路。“老窝”距地面150-300cm。一般雄性的较浅,雌性的较深。在老窝中,一般均无巢室、仓库及便所。巢室直径约15-29cm,巢深10-13cm,内径14-18cm。巢重297-608g。
中华鼢鼠不冬眠,昼夜活动,由于它终年营地下生活,掌握它的过冬规律十分困难,只能根据地面上痕迹和封洞的习性判断。一般每年由两次活动高峰,春季4-5月,觅食活动加强,到6-8月,天气炎热,活动减少。秋季9-10月作物成熟,开始 盗运贮粮,活动又趋向频繁,出现第二次活动高峰。所以在春、秋两季地面上新土堆增多。冬季在老窝内贮粮,很少活动。据封洞和捕获时间分析,一天之内早晚活动最多。雨后更为活跃。
中华鼢鼠以植物地下茎和块根等为食。有时它们也钻出洞外找寻食物,但都是在天亮之前,它特别喜欢吃番薯、马铃薯、胡萝卜和豆类等。在它们的洞里常常贮存有大量的食物,如豆类、番薯、新鲜的苜蓿、飞蓬和其他草本植物。
生长繁殖
中华鼢鼠春季4-5月进行交配,到6-8月交配结束,一年繁殖1-2次,每胎1-5只,个别的6只,以2-3只者居多。雄鼠3月中旬性器官尚未达到发育的程度,至3月下旬性器官发育达到最高峰,随着交配的开始,睾丸便下降。雌鼠繁殖期从4月上旬开始,延续到6月中旬,历时60天,而繁殖盛期从4月下旬到5月中旬,其繁殖期短而集中。妊娠期约为1个月。哺乳期从5月中旬开始,延续到8月上旬,其中哺乳期盛期在5月下旬至7月上旬。大量幼鼠独立生活在7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