鲟形目 ACIPENSERIFORMES
特征:体延长,梭形,一般被硬鳞或裸露。吻突出,口腹位。眼小。尾鳍上缘有棘状鳞。尾歪型。
鲟科 Acipenseridae
中华鲟 Acipenser sinensis
地方名:鲟鱼、鳇鱼、腊子。
分类地位:鲟形目 鲟科 鲟属
形态特征:体呈梭形。头较长,略呈长三角形,头顶骨片裸露。
吻犁形,基部宽,前端尖,吻长大于眼后头长。胸腹部平直。眼小。口下位,呈一横裂状,能自由伸缩。上、下唇具有角质乳突。口前吻腹有须2对,排成一横列。鳃孔大,鳃盖膜与峡部相连。体具5列硬鳞,其中背部1列,体侧及腹侧各2列,背部一行较大。各行硬鳞之间皮肤裸露、光滑。背鳍后移,接近尾鳍。胸鳍平展,腹鳍在背鳍前下方,肛门紧靠腹鳍基。尾鳍为歪尾形,上叶长,其中部具多数硬鳞,下叶短,仅有鳍条。头部和体侧背部青灰色,腹部灰白,各鳍灰色。
生活习性:中华鲟为大型江海洄游性鱼类,栖息于近海水域,生活在水体底层,肉食性鱼类,主要以一些小型的底栖动物,如虾、蟹、鱼类、软体动物和水生昆虫等为食。一般雄性生长到9岁以上达到初次性成熟,体长可达1.7 m,体重50 Kg以上,雌性生长到14岁以上初次性成熟,体长可达2.3 m,体重120 Kg以上。性成熟后洄游至江河上游产卵繁殖,产卵期为10月中旬至11月上旬。分布于中国、日本、韩国、老挝和朝鲜,在中国以长江干流及其分支水系较多。
经济价值:大型经济鱼类,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
药用价值:《本草纲目》记载:“其肝主治疮疥,其肉补虚益气,浴血淋,其鼻肉作脯补虚下气,其籽如小豆,食之健美,杀腹内小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