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秘(constipation)是指排便频率减少,一周内大便次数少于2~3次,或者2~3天才大便1次,粪便量少且干结时称为便秘。
一些疾病可以引起便秘,但约有一半病人的便秘并不是疾病造成的,而在于生活习惯不好,这其中包括饮食安排不合理等。我国北京、天津和西安地区对60岁以上老年人的调查显示,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的慢性便秘比率高达15%~20%。而对北京地区18~70岁成年人进行的一项随机、分层、分级调查表明,慢性便秘的发病率为6.07%,女性是男性的4倍以上。
随着饮食结构的改变及精神心理和社会因素的影响,便秘已严重影响了现代人生活质量。便秘可以造成体内毒素不易排出,年轻人可能长青春痘,皮肤较差,严重的可以引起胃肠功能紊乱。便秘时需要很长时间用力,可以造成腹压增高,还容易造成肛裂。
常见的可以引起便秘的原因有以下几方面。
1. 大肠肿瘤或腹腔肿瘤使肠内容物在大肠中的前进受阻,使之在大肠中逗留时间过长,水分被吸收过多,导致粪便太干硬而不易排解,引起便秘。
2. 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低下症的病人可能会发生便秘。
3. 久病长时间卧床、全身衰竭、营养不良者会发生便秘。
4. 进食过少者容易发生便秘。
5. 肛门、直肠附近疼痛性病变:肛裂、肛瘘、肛门周围脓肿、直肠炎或直肠溃疡、巨大内痔或内痔合并感染、出血等病变时均可引起肛门括约肌痉挛或者患者惧怕排便,使排便反射消失而导致便秘。
6. 结肠梗阻性病变:肠扭转、肠粘连、肠套叠、肠寄生虫病、肠肿瘤、肠系膜血管栓塞或血栓形成等疾病均可导致肠梗阻,使梗阻上端的粪便不能通过梗阻部,故可导致便秘。
7. 经常有便意却憋着不主动排便者容易发生便秘。
便秘患者需根据便秘轻重、病因和类型,采用综合治疗,包括一般生活治疗、药物治疗、生物反馈训练和手术治疗,以恢复正常排便生理。
重视生活治疗,加强对患者的教育,采取合理的饮食习惯,如增加膳食纤维含量,增加饮水量以加强对结肠的刺激,并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如晨起排便、有便意及时排便,避免用力排便,同时应增加活动。
治疗时应注意清除远端直肠内过多的积粪;需积极调整心态,这些对获得有效治疗均极为重要。